2025年11月7日晚间,A股市场迎来一波强监管浪潮,8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了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消息。这波监管行动覆盖了仍在交易的上市公司(如八一钢铁、洲际油气等)和已经退市的公司(如退市龙宇、退市海越等),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违规、财务造假、短线交易、未按期披露年报等方面。

专家指出,这清晰地释放了“退市不免责”的监管信号,打破了部分公司“一退了之”的侥幸心理,表明监管层对违法违规行为将“一追到底”,退市已成为追责的新起点。

关键信息梳理

一、 被立案调查的5家公司

公司名称 (股票代码)

被立案主体

涉嫌原因

潜在影响

八一钢铁(600581.SH)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公司称不影响经营

*ST长药(300391.SZ)

上市公司

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可能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退市海越(400276.NQ)

控股股东、实控人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公司已退市,追责股东

洲际油气(600759.SH)

股东(海口东铎)

持股达5%时未停止交易

公司称不影响经营

上海洗霸(603200.SH)

职工董事、副总裁

短线交易

公司称不影响经营

二、 收到行政处罚的3家公司

公司名称 (股票代码)

违法事实

处罚结果

退市龙宇(400271.NQ)

1. 连续4年财务造假:2019-2022年累计虚增营收145.4亿元

2. 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22-2024年累计占用资金20.9亿元

公司及5名责任人合计罚款3810万元;实控人徐增增被10年证券市场禁入

*ST金泰(300225.SZ)

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公司及3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60万元

ST天圣(002872.SZ)

2017年、2018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

公司及22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99万元;实控人刘群被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深度解读与核心要点

“退市不免责”成为监管新常态本次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退市龙宇退市海越两家已退市公司依然被追责。特别是退市龙宇,其连续多年大规模财务造假和巨额资金占用的行为,在退市后仍被处以重罚,实控人也被市场禁入。这彻底打破了过去“一退了之”的幻想,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退市不是逃避责任的“避风港”,而是监管追责的“新起点”监管覆盖面广,打击精准本次被监管的公司类型多样,既有国企(八一钢铁),也有民营公司;既有仍在交易的ST股、正常股,也有已进入三板交易的退市公司。被处罚的对象也不仅限于上市公司本身,还精准打击到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乃至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实现了对违法违规行为全链条、全方位的追责。财务造假是打击的重中之重从退市龙宇四年虚增营收超145亿元,到ST天圣、ST创意等虚增利润,财务造假依然是监管的“零容忍”领域。这类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诚信基础,误导投资者决策,因此往往会招致最严厉的处罚,包括巨额罚款和市场禁入。对投资者的影响与警示风险警示:投资者需警惕那些存在信息披露问题、被立案调查或带帽(ST/*ST)的公司,这些公司潜在风险极高。价值回归:强监管有助于清退劣质公司,净化市场环境,长期来看有利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维权依据:对于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后续提起民事索赔的重要依据。

总而言之,这起“8家公司同日被罚”事件,是A股强监管持续深化的一个缩影。它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从“重上市、轻退市”向“严准入、强监管、硬退市、全追责”的成熟市场体系加速迈进。


一夜8家被罚!A股退市不是终点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