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刘菲菲)近日,《天津市上市公司创新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在天津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张建宇教授领衔发布,旨在系统剖析天津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现状、破解发展难题,为区域企业治理与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助力天津上市公司在数智化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报告》的发布填补了区域上市公司创新发展多维度系统分析的空白。它以天津市上市公司为样板,从政策脉络、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与趋势判断及建议四个层面出发,在天津市上市公司总体规模、产业分布、治理结构及人力资源构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研发投入的强度与持续性、研发人员的规模与占比、专利与知识产权的数量、结构及国际化布局、新产品研发与市场转化成效,以及企业数字化战略的部署与实施情况,首次揭示了天津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成果产出。为进一步凸显天津特色,《报告》还结合北京、上海、重庆、厦门、深圳、大连、青岛、宁波等对比城市相关政策以及上市公司情况展开分析,以天津四家典型企业为代表剖析了四种各具特色的典型创新模式,为不同发展阶段和行业类型的企业提供了实践借鉴。
《报告》总结了天津市上市公司发展的八大鲜明特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创新投入力度基本强劲,研发强度迈入高水平区间;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数字技术应用深度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持续优化,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专利结构战略性优化,国际化布局意识增强;探索式创新投入激增,创新策略迎来关键拐点;高管团队学历基础扎实,女性领导力占比提升;资本市场价值重估,硬科技企业获得市场青睐。同时,《报告》针对天津市上市公司存在的创新投入波动剧烈、持续性与稳定性不足,数字化发展不均衡、传统行业转型滞后,公司治理存在短板、治理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八大具体建议:实施“稳基跃迁”计划,构建跨周期创新投入机制;启动“专利质量倍增”行动,从追求数量转向价值创造;实施“数字赋能”专项行动,推进全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布局“第二增长曲线”产业生态,破解结构依赖风险;培育和打造“双塔型”人才结构,夯实创新人才根基;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首都发展战略;深化“标杆城市”对标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本次《报告》的发布活动依托于第七届(2025)全国公司治理青年论坛举办。该论坛以“数智化创新与组织治理新范式”为主题,由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财经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南开大学亚太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承办,为《报告》的发布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联职理事长、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教授出席论坛,并以“数智化治理新趋势”为题作了主旨报告。此外,中国人民大学郑志刚教授、清华大学梁正教授、中山大学曹春方教授、复旦大学陈志俊教授、东北财经大学陈仕华教授、辽宁大学韩亮亮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也先后登台,分享了前沿学术见解。多领域的思想碰撞为《报告》的发布提供了深厚的学理支撑。
《报告》的发布,不仅为天津上市公司指明了创新路径,也为政策制定者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提供了重要参考,标志着天津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