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前夕,当所有人都盘算着去哪儿玩的时候,一声惊雷,直接在A股炸响,把金通灵那4.66万户股东给彻底炸蒙了,这盆冷水,是从头顶浇到脚底,透心凉。
公告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公司因为欺诈发行,被罚了800万,而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董事长季伟,更是因为这事儿加上违规披露信息,两罪并罚,直接被判了6年,还得再交300万罚金。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实打实的刑事责任,意味着他得进去踩缝纫机了,跟着他一起倒霉的,还有财务总监那帮高管,一锅端,一个都没跑掉。
这起从2017年就开始,足足演了六年的造假大戏,终于落下了帷幕,但对于那4万多名股东来说,噩梦,可能才刚刚开始。
这事儿真不是突然爆出来的,它就像一个早就埋好的地雷,线头一直牵到了2017年,那一年,金通灵风风火火地宣布,要花7.85个亿去收购一家叫上海运能的公司。
听着挺厉害,可懂行的一扒,这家公司净资产才1个亿,溢价高得吓人,更骚的操作在后头,卖公司的那个老板,交易一完成,转头就成了金通灵的第三大股东,然后马不停蹄地减持股票,揣着1.76个亿潇洒离场。
这套路,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借壳套现”,从那时候起,金通灵的胆子就越来越大,造假成了家常便饭。
他们搞出两套核心玩法,一方面是针对那种大的工程项目,直接伪造工程进度单和发货单,明明项目才干了一半,他们大笔一挥,就确认了全部收入,什么大名县草根新能源,什么凯赛生物材料,都成了他们账本上的“功臣”。
另一方面更直接,货还没发呢,收入先确认了,卖出去的东西被退回来了,那都不是事儿,收入也不用冲减,甚至为了把戏做真,还搞出了“虚减收入,虚增利润”这种精神分裂一样的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真实的亏损给死死捂住。
你都想象不到这帮人有多疯狂,根据证监局查出来的东西,这六年里,他们有四年都在虚报盈利,两年在操纵亏损,里里外外,累计虚增的营业收入超过11.4个亿,虚增的利润更是达到了4.69个亿。
就拿2018年来说,那一年他们吹牛说赚了钱,结果一查,虚增的利润竟然占了当年公布利润的.10%,等于说,他们公布的利润,全是假的,还得再倒贴点才是真的。
这还不算最离谱的,到了2021年,虚增的利润占公布利润的比例,直接飙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5774.38%。
这已经不是注水了,这简直就是开闸放洪,业绩全靠一支笔画出来,这种规模和持续时间的造假,在整个创业板里都找不出几个,简直是刷新了下限。
说
到了2019年,还顶着“改革开放40年南通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大红花,到处都是夸他技术革新搞得好,可谁能想到,这光环背后,藏着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判决书揭开了他的另一面,公司里头,他就是皇帝,他说要造假,财务总监就负责执行,监事会就负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造假闭环。
更有意思的是,2019年南通的国资都进来当大股东了,公司天天喊着要规范治理,可造假这事儿,愣是没停,顶着“国资纾困”的帽子继续顶风作案,这胆子,真是比天还大。
监管的网不是不捞,只是时候未到,2023年,证监会正式立案,这一下,好戏才算真正开场,到了2024年1月,江苏证监局先开出了行政罚单,罚公司150万,罚季伟200万,但这只是开胃菜,随着调查越来越深,大家发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违规了,这是犯罪。
于是,到了2024年年底,专门帮中小投资者打官司的投服中心出手了,搞起了特别代表人诉讼,也就是集体诉讼,把2018年到2023年之间买股票亏了钱的股民都组织起来,浩浩荡荡地去告状,连当年帮着做审计的那个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也一起被拉上了被告席。
到了2025年,检察院正式公诉,罪名就是“欺诈发行”和“违规披露”,指控他们连续六年提供假年报,把亏损说成盈利,情节特别严重。
直到今年国庆前,上海的法院一审宣判,这场拉扯了快两年的追责大戏,总算有了个结果,这次判决,最让人关注的就是对季伟这个“关键少数”的严惩,6年的刑期,在资本市场的造假案里头,算是相当重的了。
法院认定的很清楚,他在搞定向增发的时候,文件里头编造了假东西,这触犯了欺诈发行证券罪,判了2年,他又主导了连续六年的年报造假,这又犯了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判了5年6个月。
最后两个罪加一起,决定执行6年,这个刑期,已经远超了以前刑法规定的5年上限,明摆着就是告诉所有人,谁组织、谁指使造假,谁就得承担最重的责任。
跟他一起的财务总监袁学礼,判了4年8个月,监事冒鑫鹏,判了3年缓刑3年,形成了一个很清晰的处罚梯度,核心层重罚,执行层也跑不掉。
不过,这个判决也引来了一些议论,公司被罚的800万,跟他们造假的规模比起来,好像有点毛毛雨,有专家就说,这点钱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金通灵自己还发公告说,这不触及强制退市,但市场上的声音可不这么认为,连续造假六年,难道不该用其他条款让他退市吗,这疑问,一直都在。
判决一落地,金通灵算是彻底塌了,不光是信誉,财务上也已经是个无底洞,2024年就亏了13个多亿,到了2025年上半年,亏得更厉害,半年就亏了2个亿,营业收入几乎腰斩。
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全线暴跌,净利率甚至是-58.16%,这意味着每收入100块钱,就要亏掉58块,各种费用却蹭蹭往上涨,整个公司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挣钱活下去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这家公司以前可是顶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光环,承担过国家级的重大项目,手里有200多项专利,客户都是宝钢、神华这种行业巨头,可造假一曝光,信誉破产,再也没听说他们拿到什么新订单,以前吹上天的那些项目,也因为没钱停滞了,行业地位一落千丈。
那800万的罚金看着不多,可别忘了,后面还有一大堆股民的索赔官司等着呢,现在已经有10个股民提出了75万多的赔偿,这只是个开始。
随着集体诉讼的推进,符合条件的几万名投资者要是都加入进来,最终的赔偿金额可能会是个天文数字,对于现在每股经营现金流都是负数的金通灵来说,这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致命的是,公司因为还不上到期的债,已经启动了破产重整程序,这一下,股民的维权就更难了,在破产清偿的顺序里,他们这些普通债权人是排在最后的,就算官司打赢了,公司账上还剩多少钱能赔给他们,谁也说不准,最后很可能就是“纸面胜诉”,拿到一张无法兑现的判决书。
这起案子,早就超出了一个公司被罚那么简单,它把背后一整条失职的中介机构链条都给扯了出来,成了注册制下“看门人”责任的一个典型教材。
当年帮金通灵搞定增的保荐机构华西证券,因为调查不仔细,保荐书里有假话,被深交所公开点名批评,还被罚了6个月不准接新业务,两个保荐代表人也被罚了两年不能签字。
除了华西,国海证券、光大证券、东吴证券也都没跑掉,都因为没尽到责,收到了监管的警示函,一次性处罚这么多家券商,这在注册制以来还是头一回。
而那个连续六年都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问题就更严重了,他们明明发现了项目进度对不上,供应商的回函也有矛盾,可就是视而不见,拿着不可靠的证据当依据,最后被证监会处以“没一罚五”的重罚,罚款4100多万,暂停业务6个月,签字的三个会计师也被禁止从业,这一下,彻底打破了审计行业“拿钱签字,出事免责”的幻想。
金通灵案从被查到判决,整
这个案子从行政处罚到刑事判决,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速度之快,体现了监管“零容忍”的决心。
对于金通灵的未来,现在谁也说不准,集体诉讼的赔偿金额还没定,万一是个天价,公司可能直接就崩了,业绩再这么亏下去,退市也是迟早的事,核心高管都进去了,新来的人能不能稳住局面,更是个大大的问号。
但往长远看,这个案子对整个市场的净化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它告诉所有上市公司,财务包装是高压线,碰不得。
也告诉所有中介机构,当“看门人”就得有“看门人”的样子,否则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个血的教训。
这场持续六年的财务造假大戏,用董事长6年的刑期和4.66万股东的血泪画上了句号,但对于金通灵和那些受损的投资者来说,这条关于代价和救赎的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