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一度炒到近两百元的 ” 牛股 ” 中潜股份(股票代码:中潜退),在上市近 7 年后将潜入 ” 深渊 “。
和大多数在资本市场 ” 开疆拓土 ” 失败的上市公司一样,作为一家主营潜水设备和潜水服务的企
近两年来,中潜股份管理层通过出售子公司、转让不动产和投资新业务等办法,不停试图挽回颓势。但在立案调查、披星戴帽、投资者索赔和业绩受挫的多重打击下,公司也难扶大厦之将倾。2023 年 4 月 28 日,由于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中潜股份已触及终止上市情形,6 月 19 日公司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如无其他情形,公司股票将在 7 月 12 日摘牌。
中潜股份公司前台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业绩冲刺难逃退市命运
中潜股份此前已陷入经营危机,2潜股份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从此开始 ” 披星戴帽 “。
2022 年三季报披露后,中潜股份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当年 1-9 月营收仅 4450 万元,归母净利润 3423 万元,退市危机高悬。
不过,在 2022 年度的业绩预告中,中潜股份预计的营业收入却迅速冲破 1 亿元大关,还有数百万元的盈利。公司表示,主要是期内以 5100 万元增资江苏瑞智中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瑞智中和 “)并在 7 月实现并表,形成了光伏支架业务第二增长曲线。
企查查显示,瑞智中和成立于 2021 年 8 月,注册资本为 1 亿元,主要从事光伏支架系统的研发、设计及方案优化,其此前是中潜股份董事长、总经理高宗标实控的江苏云智星河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云智星河 “)的全资子公司。2022 年,中潜股份完成了对瑞智中和的增资,高宗标也出任中潜股份董事长、总经理,并组建了新的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目前,中潜股份持有瑞智中和 51% 股份,云智星河仍持有 30% 股份。
从后续公告来看,去年光伏业务给中潜股份带来了近 8000 万元的收入,是潜水装备板块营收的两倍还多。四季度业绩猛增,各项指标巧合般地对标退市生死线,中潜股份的跨界收入让外界提出了诸多疑问,也引起了监管关注。1 月底以来,深交所几度发函,要求中潜股份说明是否存在年底突击交易、虚假交易或提前确认收入以规避股票终止上市的情形,以及对瑞智中和的业务模式、主要产品、技术储备等进行说明。中潜股份回函表示,瑞智中和主要负责光伏固定支架及跟踪支架系统的研发、设计及方案优化等。其在 2022 年 7 月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后,于三季度正式开展光伏业务,同时,四季度市场景气度的提升,带动了光伏业务订单持续增加,该季度公司光伏相关业务销售规模也呈增长。
瑞智中和跟踪支架系统结构图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可惜好景不长,正式披露年报时,中潜股份还是毫不意外地出 ” 意外 ” 了。因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对光伏支架业务和游泳产品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无法做出判断,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中潜股份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这触发《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中的退市情形,也是公司退市的直接原因。
6 月 20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受某中小股东委托参加了中潜股份股东大会,公司董秘黄一山会后和记者交流时,流露出诸多惋惜。她表示,光伏是公司挑选的新发展方向,增资收购的瑞智中和也有成熟团队,给公司带来了完整可用的技术。至于年报非标,公司方面也不能理解,” 我们提供了所有我们认为可以确认的材料,但会计师有自己的标准和逻辑。”
” 我们供应的光伏支架都在户外,有实物和项目可以查证,会计师指出部分项目安装进度慢,这个我们也不能控制。而且采购支架的大都是分包商,会计师还要向项目业主方求证,业主也不一定配合你。” 黄一山话语中略显无奈,” 游泳产品上,我们很多都是通过经销商出口的,审计要经销商把客户清单、合同单据还有具体流向都提交出来,人家都不敢和我们合作了。”
万元销售收入,在审计机构回访时,交易对方东台市银鲨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东台银鲨 “)却完全否认了这笔业务往来,会计师在年报中也称该笔收入确认存在重大舞弊的可能性,无法确定是否有必要对前期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及追溯的金额。
公司产生损失的考虑,各自出资一半将其买下,因为股东身份不方便出面,就找了东台银鲨作为挂名购买方来完成交易。
” 目前来说,我们转让了潜水用品生产线和惠州土地,回款 3 个多亿后基本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年报里最大的负债只有投资者诉讼。我们也会根据资金量慢慢与投资者和解赔偿。” 黄一山表示。
多年祸根终难消化
中潜股份 2016 年登陆创业板,因集海洋潜水设备产业链为一体,曾被券商称为国内 ” 潜水第一股 “。但自 2019 年起,中潜股份筹划的多起跨界收购均告失败,彻底将公司拉入泥潭。
当年 7 月,中潜股份以 1 元收购大数据北海慧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北海慧玉 “),试图跨入大数据领域。不过,北海慧玉却是一家空壳公司,2019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为 0 元。
几天后,中潜股份股价开始 ” 扶摇直上 “,从披露收购时的 20 元 / 股左右,一路上涨至 2019 年 9 月初的 42 元 / 股上下,股价翻了 1 倍多。
但不到一个月,因北海慧玉股东去世,中潜股份只得放弃了收购。同时又在北海设立从事大数据业务的子公司北海中潜科技公司(以下简称 ” 北海中潜 “)。9 月,中潜股份再次以 1 元收购了空壳公司上海招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上海招信 “)50% 的股权,并同时对其增资 1581 万元,成为其控股股东,以整合大数据产业链。一个月后,中潜股份再次出资 2000 万元,收购了上海招信剩余全部股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也正是在 2019 年 9 月,有着 ” 海外赌王 ” 之称的仰智慧成为了中潜股份第二大股东,并于 12 月成为公司董事、总经理。2
而中潜股份变为股民口中的 ” 妖股 “” 庄股 “,则和仰智慧的入主关系匪浅。但这一次,” 赌王 ” 也赌输了。
以下简称 ” 大唐储存 “)80% 以上股权,而大唐存储 100% 股权的估值为 2.7 亿元。收购公告显示,大唐存储专注于存储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团队由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核心技术成员及固态存储控制芯片设计领域的专家组成,公司产品可应用于通信、电力、金融、铁路、教育、云计算及工业控制等领域。
中潜股份表示,公司希望借此切入新的高科技产业领域,为公司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收购公告显示,大唐存储 20
3 月 12 日收盘的 72.19 元上涨到了 4 月 3 日的最高近 200 元,堪称当年的 ” 最妖 ” 股。
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决定终止这起收购。
2 月,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中国证监会决定对仰智慧立案调查。
在 2021 年 8 月披露的对中潜股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对上述时期种种乱象的定性终于尘埃落地。2019 年的系列收购操作,最终导致当年度虚增营收 3728.7 万元,虚增营业利润 2574.4 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 62.08%。公司此前对 ” 大唐存储也是国内少数掌握商用最高安全等级国密商用算法芯片技术的公司 ” 等描述,也被证监会认定为误导性陈述,受到了监管处罚。
如今,对仰智慧的调查结果仍未出炉,中潜股份却在这般折腾后潜入了深渊。目前,公司已向深交所提出了复核申请,能否继续保持上市地位,只能等待时间的答案。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