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退市,肯定不能算是好消息,上市公司退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上市公司主动退市、也有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同时,上市公司退市也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原因。尽管退市制度早在1993年就有了,如在1994年就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如今,30年过去了,上市公司退市的消息接踵而至,一个又一个的上市公司被预警退市或走在退市的路上,进入退市整理期。据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已有20家上市公司退市,上市公司退市后,投资者的血汗钱亏损严重怎么办,如何挽回损失?
上市公司退市将会越来越多
2024年,中国证监会秉持“退市不免责”的原则,对35家退市公司及责任人违法违规问题一追到底,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即使触及退市,其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不会就此消除,公司和有关责任人仍然要承担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因此说“一退了之”行不通了。
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强制退市,属于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财务造假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非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减少成本、虚构交易等行为,以欺骗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如近期被证监会通报的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退市,虽然让该公司股票持有者蒙受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是在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如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其信息披露已严重背离公司真实财务状况,已经无法向投资者提供关键的定价信息和投资决策,扭曲了市场正常定价机制和淘汰机制,如果这样的公司通过财务造假继续留在资本市场,则扰乱了信息披露秩序,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退市,投资者如何维权?
上市公司退市不一定导致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向投资者赔偿,只有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存在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退市,投资者才有权申请损失赔偿,而且,无论公司是否退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都要为此担责,不能犯了错就可以置身事外。
在上市公司退市过程中,投资者可通过合法途径,理性主张股东权益。对于因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违法违规导致退市,现行制度为投资者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提供了诸多途径,目前有责令回购、先行赔付、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等,投资者也可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维权。
投资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如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如某公司存在虚假陈述等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投资者因此遭受损失的,可以受到虚假陈述侵害为由,通过司法途径寻求民事赔偿,在提起虚假陈诉等证券民事赔偿诉讼时,可以委托投资者保护机构作为代理人参与诉讼。投资者保护机构主要包括中国证监会及其下属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证券行业协会、证券期货调解组织等。
今年以来投资者证券维权胜诉的例子也不少。如兴源环境诉讼案,2025年一审胜诉,法院认定其虚假陈述与投资者损失存在因果关系;金一文化诉讼案,2025年投资者维权,获北京市高院终审胜诉,该公司虚增虚假利润达6亿元。
若因证券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导致投资亏损,赔偿金额可参考《证券法》及司法解释,法院会结合违法违规行为对股价的影响、市场系统性风险等因素计算赔偿金额比例,比例一般在30%-80%之间。例如,在某券商代客理财纠纷中,法院可能判定从业人员承担60%赔偿责任,券商承担10%赔偿责任,而投资者自担30%。
总之,上市公司退市不能“一退了之”,必须依法厘清责任,确保在上市公司或相关主体因违法违规等欺诈行为中,投资者受到的损失得到合理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