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邓蔚楠

编辑:程程

设计:岚昇

“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招牌,终究没能撑过5年。

10月27日,在停摆19个月后,诺辉健康正式被取消港股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并将于11月14日在其注册所在地开曼群岛进行清盘。

投资者们忧心忡忡,一旦清盘完成,他们的投资款很可能血本无归。

走到退市、清盘这一步,根源在于2年前的销售造假事件。诺辉健康先是被质疑9成销售收入造假,随后审计机构德勤拒签年报。最近还有消息传出,诺辉健康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还将一份样本拆分给多个虚假的检测账户,以此篡改销售数据。

散户们早已愤怒难平。目前,由Capital Watch发起的维权组织已收到超4000名投资者的登记信息,涉及金额超7亿元。他们试图拧成一股绳,抓住诺辉健康造假的实证。

然而,现实情况对散户们极为不利。诺辉健康在港股上市,内地散户跨境维权困难重重。而且,即便维权成功,投资者在清偿顺序中处于末尾,能否收回投资款仍是未知数。

400亿市值灰飞烟灭,散户们想要“回血”却难上加难。

销售造假导致停摆?

发生在两年前的销售造假事件,可以说是诺辉健康退市的导火索。

2023年8月,Capital watch发布《关于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一文,质疑诺辉健康的九成销售收入造假。文章指出,诺辉健康2022年全年实际销售额为7695万元,只相当于其公布的7.65亿元销售额的约十分之一

对此,诺辉健康坚决否认,但“雷”已埋下。

▲诺辉健康否认九成销售造假一事,图源网络

七个月后,“雷”炸了。2024年3月,诺辉健康的审计机构德勤质疑公司销售真实性,拒绝在2023年年报上签字。随后,诺辉健康宣布推迟发布2023年年报,停牌也开始于当年3月28日。

那时的诺辉健康内部,乱成了一锅粥。先是德勤于2024年9月辞去诺辉健康审计机构职务,再是担任了四年诺辉健康首席财务官的高煜辞去职务。

董事会与创始人朱叶青的矛盾也浮出水面。董事会认为,朱叶青的管理风格和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认为朱叶青参与公司治理已不符合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

最后,朱叶青也于2024年12月辞去董事会主席及CEO职务,并在今年2月被股东特别大会以79.89%的支持率罢免执行董事职务,彻底退出决策层。

这一下算是彻底把诺辉健康拖入了深渊。

8月,因诺辉健康陷入经营及治理危机,公司正式进入临时清盘程序,董事会所有权力被暂停,资产及相关事务由共同临时清盘人接管。截至目前,其2023年、2024年两年年度报告仍未披露,退市阴影早已笼罩。

该来的终是来了。10月22日晚,诺辉健康公告确认,因未能在今年9月27日前满足复牌指引,上市委员会已决定于今年10月27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其上市地位。

“互联网医疗童话”

诺辉健康的问题,不止销售造假那么简单。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诺辉健康停牌前的股价为14.14港元/股,较26.66港元/股的发行价已近腰斩,还频频被公募基金下调估值:今年9月27日、9月30日,兴银基金、富国基金均宣布继续下调该股票估值至0.01港元/股,几乎归零。

要知道,当年的诺辉健康,可是在临床

第二年,诺辉健康便推开港交所的大门,成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刚上市就被资本市场疯抢,获得4倍超额认购,创下港股历史上第二大超购纪录。上市首日,诺辉健康总市值突破300亿港元,上市三个月就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市值一度冲上400亿港元。

但如今回头看,这一切,可能只是诺辉健康为投资者编织的一场幻梦。

诺辉健康2024年1月披露的正面盈利警告显示,2023年常卫清、幽幽管及噗噗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介乎11.77亿元至12.10亿元、4.54亿元至4.73亿元、3.47亿元至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0.6%至239.9%、118.3%至127.5%、72.9%至82.4%。

自媒体“深蓝观”分析,拿常卫清一年收入达到10亿元来说,这个数字可能是国内同类产品销量的10倍。常卫清定价1000多元,在中国并没有医保报销,而在2022年国内疫情严峻、体检市场缩水严重的背景下,常卫清是如何能达成增长230%的业绩?其他产品的业绩也有类似的疑点。

▲诺辉健康产品常卫清,图源网络

深蓝观进一步指出,肠镜是肠癌确诊的金标准,在国内医院预约做肠镜并不算太难,因此医生对于肠癌早筛产品并没有强需求与高认可,而大量无症状人群网购上千元的肠癌早筛产品、取样而后送检的故事,更近似于10年前流行的“互联网医疗童话”。

也有“实锤”消息开始传出。据健闻咨询报道,诺辉健康伪造销售业绩属实,并以常卫清为例,常用手法包括但不限于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将一份样本拆分给若干个虚假的检测账户等,以及以营销费用的名义向第三方公司打款,然后让第三方公司下单购买公司的产品

投资者们自然无法忍受诺辉健康如此无下限的可能性。目前,由Capital watch发起的维权组织已经有超过4000名投资者登记,其投资数额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涉及金额超过7亿元。

“回血”概率几成?

虽然维权人数众多,但维权之路异常艰难。

由于诺辉健康在港股上市,而多数投资者为内地居民,香港与内地的维权政策存在差异,这让投资者的维权处境变得更为复杂。

首先是香港与内地可采取的诉讼模式差异

内地可以采取集体诉讼,由证监会设立的投资者保护机构发起诉讼,无需投资者特别采取行动,如果没有明确表示退出,那么默认该名投资者加入到集体诉讼当中。比如,在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的集体诉讼中,5.2万名投资者加入到原告队伍,最终共获赔约24.59亿元。

但香港无法采取集体诉讼,只能靠投资者们自发呼吁集结,由债权人代表去参与公司清盘,以此维护债权人利益。此次诺辉案件,就是由Capital watch组织起来的。

▲Capital watch发起的诺辉健康投资者维权登记图片,图源网络

再者是取证困难,偏偏又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监管机构会主动介入调查,先行锁定相关责任主体、固定违法证据,投资者即可按流程去申请赔偿。但在港股,投资者要先自行搜集并提交造假证据,相关主体的责任才会被认定

内部。以往很多争议,但凡涉及到中国的主管部门去管理香港的事务,在香港都会被认为是重要且敏感的事情。”

因此,尽管诺辉健康的主要投资者为内地居民,该案件也只能按照港股的规矩走:投资者们只能先在香港发起清盘,拿到公司所有财务和相关资料,从中找到实质的证据。

但在香港发起清盘,并不意味着胜利。香港的清盘属于“开黑盒”,如果这段时间里没挖出“造假铁证”,清盘程序若已收尾,法院大概率不会再重启。

而即便是找到了诺辉健康的造假证据,并且成功胜诉,投资者们的赔偿款仍然排在队尾。等诺辉健康还完债权人的债,留给投资者们的指不定还能有几个钱了。

因此,事情有很大概率会导向一个糟糕的结局:散户们拼尽全力维权,搭上了时间与精力,最后却仍是满盘皆输。

但这也没办法,毕竟维权不一定能拿到钱,但不维权一定拿不到。

据界面新闻报道,Capital watch董事长兼创始人朱江表示,目前其团队正在物色合适的清盘人,接下来将由该清盘人正式向香港法院提出清盘申请。“香港的法官是支持在本地发起清盘程序的,所以其会从这个入口推进。”


400亿灰飞烟灭,诺辉健康清盘,散户怎么办?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