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核能新赛道背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2025年4月24日,海陆重工(002255)因参与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项目引发市场关注,股价单日涨幅达9.35%。然而,这家主营核电设备与环保工程的企业,正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的持续发酵。早在2022年12月29日,公司实控人徐元生因未及时披露控制权转让协议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于2023年3月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尽管当前业务布局受资本热捧,但信披违规引发的投资者索赔程序已进入关键阶段,诉讼时效仅剩不足250天。
索赔条件解析:适格投资者三大核心要件
根据《证券法》第85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投资者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实导致损失,可依法主张赔偿。具体条件如下:
投资期间适格投资者需在2016年7月6日至2022年12月29日期间买入海陆重工股票。这一时间跨度覆盖了徐元生与李某签订控制权转让协议至立案调查公告披露的全过程。
交易凭证投资者需提供完整的交易记录及2022年12月29日(揭露日)后的持仓证明。若在揭露日后仍持有或卖出股票,需通过证券公司盖章的对账单、证券账户确认单等材料佐证交易行为。
损失关联需证明股价下跌与信披违规存在因果关系。例如,2022年12月30日(立案公告次日)公司股价下跌3.2%,显著偏离同期中证环保产业指数0.8%的跌幅,可初步认定存在异常波动。
报名途径
法律策略:穿透式论证助力高效维权
重大性认定与交易因果关系的论证:
重大性认定:徐元生未披露的4份控制权转让协议涉及公司战略重组,直接影响投资者对经营稳定性的判断。根据《证券法》第217条,此类信息属于“可能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
交易因果关系:需结合投资者交易时间与信披违规行为的关联性。例如,2017年并购江南集成期间,徐元生同步减持套现2.5亿元,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获利。
近期胜诉参考:
2024年俞强团队代理的某光伏企业信披违规案,法院认定揭露日后持股损失与虚假陈述直接相关,支持90%索赔请求;
2023年某核电设备商财务造假案,团队通过穿透式会计审计锁定违规证据,为投资者追回1.2亿元损失。
常见法律问答:三大核心场景深度解析
Q1:已清仓的股票能否索赔?答:若在2022年12月29日后卖出且产生亏损,可主张赔偿;若在揭露日前已清仓,则无法纳入索赔范围。例如,投资者A在2022年12月28日卖出全部持仓,即便后续股价下跌,亦不具索赔资格。
Q2:融资融券账户如何举证?答:融资买入记录需提供完整的保证金变动明细,融券卖出则需额外证明平仓损失与股价波动的关联性。根据《虚假陈述司法解释》第12条,杠杆交易损失在合理范围内的部分可纳入赔偿计算。
Q3:索赔是否影响当前持仓?答:索赔程序独立于股票交易,持有或卖出均不影响诉讼权利。建议投资者保留底仓以简化举证流程。
合规警示与时效预警
风险提示:案件结果取决于证据充分性及法院认定,本文分析不构成胜诉承诺
诉讼时效:自2022年12月29日立案日起算,剩余维权期不足250天(截止2025年12月29日)。逾期未主张权利的投资者将丧失胜诉权。
互动与公司背景
读者互动:您是否在2016-2022年期间交易过海陆重工股票?欢迎留言分享投资经历,获取个性化法律建议。
公司概况:海陆重工(002255)主营工业余热锅炉、核安全设备及光伏电站运营,2024年营收27.89亿元,净利润3.77亿元。实控人徐元生持股11.58%,其子徐冉持股3.55%,父子合计质押股份达97.06%。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原创声明:本文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