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

中国证监会于9月12日通报了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东通,300379)财务造假案的行政处罚决定。这家曾被誉为“国产中间件龙头”的上市公司,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超5亿元、利润超3亿元,并在定增文件中编造虚假数据,被证监会处以2.29亿元罚款,实际控制人黄永军遭10年市场禁入,公司更因涉嫌重大违法退市被深交所启动程序。此案成为继康美药业、獐子岛等案件后,A股退市常态化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四年造假链条曝光:虚增收入占比最高达17.68%

根据证监会调查,东方通的财务造假始于2019年收购全资子公司北京泰策科技有限公司后。通过虚构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公司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分别虚增收入6145万元至1.6亿元不等,占当期披露营收的12.29%至17.68%;虚增利润5222万元至1.24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34.11%至219.43%(2022年虚增利润甚至超过当期利润总额)。

尤为恶劣的是,2022年6月至11月,东方通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集说明书》中,直接引用了上述虚假财务数据,成功募资22亿元。证监会指出,这一行为已构成“欺诈发行”,严重误导投资者决策。

处罚力度空前:实控人禁入市场,7人共罚4400万

证监会对东方通及7名责任人开出“顶格罚单”:

上市公司:罚款2.29亿元,创近年财务造假罚单金额新高;实际控制人黄永军:合计罚款2650万元(含作为实控人身份的1700万元),并遭10年市场禁入;其他高管:包括时任财务总监徐少璞(650万元)、泰策科技董事长李忱(350万元)等6人,合计罚款17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黄永军作为公司创始人及核心管理者,被认定“组织、指使违法行为”,成为处罚重点。证监会强调,此类“关键少数”的失职行为将面临“零容忍”追责。

退市风险迫近:年内已有4家公司触发强制退市

目前,ST东通股票仍以“ST东通”代码交易,但已叠加退市风险警示,日涨跌幅限制维持20%。深交所表示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若最终认定违法事实成立,公司或成为2025年退市新规下首批因重大违法退市的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A股已有退市新亿、退市辅仁等4家公司因财务造假、信披违规被强制退市,退市效率显著提升。证监会近期亦表态,将“应退尽退”与“保护投资者”并重,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责形成监管合力。

市场震动:股价年内腰斩,5.57万股东何去何从

截至9月12日收盘,*ST东通股价报6.58元,年内跌幅超56%,总市值缩水至36.7亿元。公司2022年财报显示,其每股净资产为5.52元,当前股价已接近破净。截至2025年6月,公司股东户数为5.57万,较2024年末减少近三成,但仍有部分投资者面临退市风险敞口。

市场分析指出,东方通案例再次警示:注册制下,监管层对“带病闯关”企业的容忍度趋近于零,投资者需警惕ST股因财务瑕疵引发的退市风险。

监管升级:退市新规重塑A股生态

此案折射出A股退市机制的三大趋势:

财务指标趋严:2024年修订的《上市规则》将财务造假触发退市的年限从3年缩短至2年,虚增利润比例阈值从100%降至200%(*ST东通2022年虚增利润占比达219.43%,直接触发退市);全链条追责:除行政处罚外,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30余家退市公司犯罪线索,东方通案或将涉及刑责;投资者救济完善:退市公司纳入特别代表人诉讼范围,参考康美药业案,投资者可通过集体诉讼索赔。

结语:退市常态化下的投资逻辑重构

东方通的陨落,既是监管铁腕的体现,也为市场敲响警钟。随着退市新规落地,A股“新陈代谢”加速,投资者需从“炒小炒差”转向价值投资。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合规经营、真实信披才是长久发展之基。正如证监会所言:“退市不等于免责,违法者必受严惩。”

(本文综合证监会公告、交易所文件及公开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

参考资料

南都·湾财社:东方通财务造假细节披露

证监会官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红星资本局:退市程序启动时间线

经济日报:退市新规解读

观察者网:实控人处罚依据

证券时报:保荐机构国信证券责任分析

大众日报:公司财务数据与退市影响

经济导报:退市常态化背景

大众网:市场反应与股价数据


东方通财务造假遭重罚2.29亿 或触发重大违法退市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