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7.4亿美元和解集体诉讼事件概述
2025年8月28日,滴滴在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时宣布,同意支付7.4亿美元(约合52.95亿元人民币)解决一项投资者发起的集体诉讼。公司及部分现任与前任高管、董事已签署具有约束力的条款清单,以了结题为In re DiDi Global Inc. Securities Litigation的合并推定股东集体诉讼。滴滴强调,和解旨在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及对业务发展造成的干扰,并不构成对诉讼中提出的索赔有任何法律依据的承认或认定。
诉讼起源与核心指控
诉讼发起背景
该诉讼源于2021年7月,部分投资者对滴滴提起集体诉讼。当时,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于2021年7月2日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滴滴App因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被要求下架整改,导致公司股价下跌。随后,购买滴滴证券的美国投资者于2021年7月6日向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集体诉讼。
投资者核心指控内容
投资者认为滴滴可能向投资者发布了严重误导性的商业信息,指控其就公司的业务、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虚假陈述,未披露以下重大不利事实:
– 滴滴的App违反了涉及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收集的相关法规。
– 公司应该可以合理预见到可能会受到中国互联网监管部门的审查。
– 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经警告滴滴暂停美国上市,进行网络安全自查。
– 基于上述情况,滴滴的App很可能会被下架,对公司的财务和运营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和解协议的关键信息
和解金额与支付安排
滴滴已同意支付7.4亿美元以了结上述诉讼,并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季度确认了与该诉讼相关的7.4亿美元准备金。
和解的前提条件与法律定性
– 前提条件:和解取决于包括谈判和签署完整的和解协议以及法院批准在内的许多条件。
– 法律定性:滴滴官方称,公司否认任何有关过错、责任、不当行为或损害赔偿的指控,和解不构成承认或认定诉讼中提出的索赔有任何法律依据,所有被告将获得该诉讼中提出的所有索赔的全面豁免。
滴滴的和解动机与行业背景
滴滴的和解考量
滴滴选择达成和解,主要目的是避免进一步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及对业务发展造成的干扰,以扫清干扰,专注公司发展。
互联网行业集体诉讼现象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遭遇集体诉讼并非新鲜事,此前多家中国企业都曾遭遇过类似情况,例如:
– 阿里巴巴:2015年被指控在20
– 拼多多:2018年7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