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滴滴这家出行巨头,最近又有一桩事儿被推上风口浪尖。你可能已经刷到他们财报的数据了,挺亮眼——2025年第二季度,滴滴的核心平台交易额竟然干到了1096亿元!还不是随便说说,和之前比起来直接涨了15.9%。中国区出行业务那一块做到了825亿元,同比上去了12.2%;国际那边也不弱,271亿元,同比增长27.7%。但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个让不少人皱眉的新进展:滴滴准备掏出7.4亿美元来搞定一场从2021年就开始的集体诉讼。
说到这场官司,其实早在2021年7月,一帮投资者就把滴滴告上法庭了,他们非常不满,觉得滴滴给出的商业信息跟实际情况对不上,说白了就是信息误导,大家都心里打鼓。投诉内容各种各样,但最核心的就是钱。投资者嘴上说“信你”,结果发现情况不对,立马翻脸,要求滴滴承担责任。
最近这波财报,滴滴自己主动拿出来说,他们跟投资方谈得差不多了,愿意拿出7.4亿美元当和解金。根据双方签过的条款,这钱花出去之后,所有被告就不用再担心索赔的事了,能彻底甩掉烦恼。这笔准备金已经在滴滴截至2025年6月30日那个季度里入账,不是什么“口头承诺”,而是账面直接体现出来的数字。其实,整个和解过程还得走几个环节,比如正式签合同,还有法院拍板,不过滴滴也很实诚,觉得这些条件没啥问题,应该能落地。
再聊聊滴滴自己的态度——他们一点不认这些指控,坚称自己没什么错,也没做啥亏心事,所有责任都不背。这次之所以决定和解,更多是为了省麻烦。不想继续耗下去,毕竟这种官司要是拖久了,除了花冤枉钱,还影响正常运营。滴滴很清楚,如果一直拉扯下去,搞不好会被扣上一堆帽子,还分散公司精力,成本高得离谱,影响发展速度。
说白了,这事儿不是滴滴认栽,也不是法院判他们输了,而是大家坐下来谈,找个折中办法,把纷争解决。况且现在市场这么卷,谁还敢让官司成主要话题?滴滴算是给自己“止血”了,投资者们看着钱到账,估计也能松口气。
相信不少人都关心:以后滴滴还会不会出现类似的麻烦?这次的和解协议里明确,不代表滴滴承认那些指控是真的,也没有说以后就完全没风险,只是当前这批索赔全部都清零。慢慢看吧,等法院盖章,和解协议正式生效,估计各方都能放下心里的石头。总之,滴滴这次出手不算小,7.4亿美元啊,普通企业也扛不住;但对于滴滴来说,这或许只是把过去的麻烦一刀切掉,往前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