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大集团股票已于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上市地位。退市主要原因是恒大自2024年1月2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后持续停牌,且未能满足任何复牌指引要求。退市后,恒大仍处于清盘程序中,清盘人迄今仅变现约20亿港元资产(人民币18.3亿元),而公司负债总额高达2.44万亿元人民币。
恒大退市涉及投资者众多,除了资本大鳄的巨额投资和上下游经销商的欠款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恒大烂尾楼的70万业主和持有恒大股票的30万股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恒大在全国范围内约70万套未交付房屋,而持有恒大股票的中小股东有30万。
烂尾楼业主索赔的可能性
一、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法关于烂尾楼的最新司法解释 ,2025年7月发布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当商品房无法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时,购房者可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购房款,且该权利优先于其他债权。条件包括:
房屋用于家庭居住生活需要(不适用于商铺、写字楼等投资性房产);
购房者需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补齐全部房款(如仅支付部分)。
优先权 购房款返还具有优先权,一般债权,排序靠后 ;
索赔成功率 较高(有明确判例支持)取决于欺诈行为认定;
索赔金额购房款本金+利息+违约金,投资差额损失 ;
执行难度 需与其他债权人竞争有限资产,需等待行政处罚决定 。
二、具体索赔途径
恒大烂尾楼业主有明确法律依据和判例支持索赔,应尽快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合同并主张权利,需关注恒大资产处置进展,及时申报债权。
1、联合维权:建议业主联合其他购房者组建维权群,集体向住建部门投诉或发起诉讼,依据《民法典》第563条(开发商逾期交房超90天可解除合同并索赔)争取权益。
2、核查证据:需确认购房款是否打入政府监管账户,这是维权核心依据。
3、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购房者债权优先于银行抵押权和施工方工程款,2025年修订的《企业破产法》进一步强化此条款。
4、同时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和《商品房借款/担保合同》。
5、开发商向银行返还剩余贷款本息。
6、开发商返还购房首付款及利息。
7、开发商支付违约金。
三、实际案例参考
盐城市”烂尾楼”纠纷案(已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判决结果:
1、解除购房合同与贷款合同;
2、开发商返还首付43万元及利息;
3、开发商承担已还贷款19万元及利息;
4、开发商支付违约金1.18万元。
四、恒大烂尾楼业主面临的特殊挑战
1、资产有限:恒大已变现资产仅20亿港元,远低于债务规模;
2、清偿顺序:虽然司法解释赋予购房者优先权,但需与其他债权人(如金融机构)竞争有限资产;
3、跨境执行:恒大资产分散多地,清盘程序复杂。
股民的索赔可能性
一、法律依据《证券法》关于虚假陈述、欺诈发行的规定
1、欺诈行为已确认
2、高管追责进展:许家印已被罚款470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且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3、索赔基础:财务造假行为可能构成股民索赔的法律依据。
4、股东权利保留,退市不影响股东依法行使权利,投资者仍可对公司违法行为提起诉讼。
5、资产重组与接盘:若恒大烂尾楼项目被国企接手(如城投公司),股东可通过股权转让或资产重组获得补偿。
二、索赔途径
普通代表人诉讼:适用于单只股票涉及投资者较少的情况。
特别代表人诉讼(“默示加入,明示退出”):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代表投资者集体诉讼,如泽达易盛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元。集体诉讼需50名以上投资者委托投服中心发起诉讼。
先行赔付:中介机构提前赔偿投资者损失。
三、时效要求
股民需在证监会处罚决定公布后3年内提起诉讼。目前股民需等待证监会对恒大财务造假的正式处罚,处罚公布后3年内可提起诉讼。股民应争取集体诉讼机会,从而降低维权成本。
四、索赔实际操作流程
1、关注监管进展:等待证监会对恒大财务造假的正式处罚决定;
2、集体诉讼准备:可联系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参与特别代表人诉讼;
3、收集证据:保存交易记录、持仓证明等材料。
烂尾楼业主和股民面临的共同挑战
1、恒大资产远不足以覆盖全部债务
截至2025年8月, 中国恒大资产处置收入远低于债务规模,核心资产处置进展缓慢,整体偿债能力存在重大缺口。 恒大总负债规模:债权人索赔金额达3200亿至35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900亿至3200亿)。
2、资产处置变现效率低:2025年8月数据显示,恒大7个月仅变现资产约20亿港元,其中母公司直接掌控部分不足1亿港元,剩余19亿港元来自子公司非核心资产(如艺术品、汽车、股权等)。
3、核心资产处置受阻:恒大物业(市值约50亿港元)虽被列为优先处置对象,但因股权冻结和项目接管受阻,至今未完成实质性交易。
4、债务总额高:截至2023年6月,恒大集团负债高达2.39万亿元,而物业股权等核心资产价值远低于债务总额。
5、境外债务重组困难:境外191亿美元债务重组因债权人分歧较大停滞,若进入全面清算,债权人回收率预计低于30%。
6、未来偿债前景
法律纠纷:恒大集团目前涉及80起司法案件,包括金融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涉案金额超43.5亿元。公司还面临1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达43.4亿元。
境内业务调整:恒大正通过分拆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恢复盈利能力,但整体债务危机尚未根本缓解。
法律风险加剧:前高管夏海钧因涉嫌挪用资金已被调查,其隐匿资产行为加剧了财务危机。
7、实际获赔比例可能较低,而且法律程序耗时较长
清算人通过18个月的资产处置,仅获得约18.3亿元现金,而登记在册的债权人索赔金额高达3200亿元至3500亿元。由于恒大股权结构复杂且涉及多层法律管辖,境内债权人(如银行、购房者)与境外债权人存在清偿顺位差异,普通投资者和散户的获偿概率极低。
按照清偿顺位:股东排在债权人、购房者、员工之后,资产不足以覆盖优先权。若按比例计算:恒大资产清算仅回笼18.3亿元,而债权人索赔总额高达3200亿元,债权人每100元债权仅能回收约0.57元。而且清偿优先级中,债权人、购房者均高于股东,股东清偿顺位排在最后,30万投资者实际获赔概率为零。
综上所述,虽然恒大烂尾楼业主和股民在法律上都有索赔的依据,但实际获赔金额将受限于恒大的资产状况和债务清偿顺序。因此,恒大烂尾楼业主和股民应积极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主动参与债权申报和相关法律程序,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热点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