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频会员权益缩水的现状及核心争议,结合用户投诉、法律诉讼和行业动态,可梳理为以下要点:

一、权益缩水的具体表现

分层收费与权益降级

腾讯视频被用户起诉的核心问题:将原VIP会员的4K清晰度、提前观剧权益划归SVIP专享,老会员需额外付费升级才能享受原有服务。

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同样存在类似操作,例如限制投屏清晰度(VIP仅支持480P,SVIP才可高清投屏)。

广告与付费叠加

会员仍需观看“VIP专属广告”,暂停或片头插入广告(如《锦绣芳华》剧集被吐槽广告过多)。

“点映礼”“超前点播” 等额外付费项目频繁出现,变相提高观看成本。

设备登录与使用限制

腾讯视频2024年12月调整规则:新会员仅限3台设备登录,同时仅1台可播放(此前为5台登录+2台同时播放)。

芒果TV、爱奇艺同步收紧政策,导致家庭共享账号失效。

画质与功能削减

用户反馈开通VIP后画质不升反降,部分剧集杜比视效被移除。

二、用户维权与法律进展

典型案例与判决

腾讯视频被告案(2025年7月):

广东用户朱元(会员有效期至2028年)起诉平台单方变更协议,深圳南山法院已立案。其诉求为老会员协议期内维持原有权益,但腾讯客服明确表示“无法满足诉求。

爱奇艺投屏案胜诉先例:

法院判决平台需在用户原会员期内维持高清投屏权益,并补偿41天会员。

消费者集体行动

超1.5万件投诉指向腾讯视频权益缩水(2019-2024年数据);

网友发起“#视频会员权益缩水#”话题,呼吁“出台政策约束平台。

三、平台动机与行业争议

盈利压力与商业模式转型

长视频平台面临内容成本上涨,通过细分会员层级、压缩权益提升ARPU(单用户收入)。

腾讯视频2024年Q3付费会员数达1.16亿,但用户口碑持续下滑。

“套娃式付费”的合法性争议

平台被指利用格式条款单方变更协议,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报告指出,会员服务存在“超前点播不合理”“自动续费提示不明” 等问题。

四、消费者应对建议

留存证据并依法维权

保存会员协议、权益变更通知、支付记录,通过12315、法院诉讼等途径主张权益(参考朱元案例)。

选择性消费与替代方案

短期会员慎购“多年套餐”,避免权益持续缩水;

部分用户转向免费平台或盗版资源(需注意法律风险)。

推动行业监管

专家建议建立“会员权益变更冻结期”,即付费周期内禁止削减服务;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已倡议抵制内卷式低价竞争,保障服务质量。

五、未来趋势与监管动态

司法界定关键点:法院对“老会员权益保障”的判决(如爱奇艺案)可能成为行业判例。

政策规范预期:业内人士呼吁明确“付费周期内权益不可减损” 的强制性规则。

💎 核心矛盾:资本驱动的“无限分级付费”与用户契约精神的冲突。若平台持续切割权益,可能加速用户流失至短视频或新兴内容形态(如互动短剧)。


视频会员权益持续缩水引热议,用户集体诉讼考验行业规范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