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间,正邦科技终于对该事项作出回应,称大北农公告中部分内容与事实不符,公司目前暂未收到法院的通知。对于大北农公告中有损公司声誉的不当陈述,公司将保留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正邦科技回应
正邦科技表示,9月30日,大北农发布公告称其单方面解除了与正邦科技的合作。经核查,该公告中部分内容与事实不符,正邦科技目前暂未收到法院的通知。对于大北农公告中有损公司声誉的不当陈述,公司将保留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据了解,正邦科技原拟出售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德阳正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丹棱正邦饲料有限公司、重庆广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同时出售云南广联畜禽有限公司、昆明新好农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51%的股权。本次合作的资产交易总额约为20亿-25亿元。
决定终止收购的大北农给出了三点理由。
首先,在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过程中,经公司多次要求,正邦科技方面未能充分配合导致评估报告、审计报告无法出具,对公司在尽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未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正邦科技方面拒绝根据《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配合公司人员参与过渡期的管理工作。
另外,正邦科技在收到公司支付的5亿元预付款后,也未按照《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将预付款用于清理对标的公司的债务。
针对上述问题,经公司与正邦科技方面多次沟通均未能得到解决。
正邦科技则表示,公司于3月1日收到了大北农的股权转让预付款5亿元。同时,公司已按照交易约定的先决条件,履行并达成自身责任义务,履约过程积极配合以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
除合同的程度。如果对方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违约且不同意合同解除的,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上市猪企负债过亿,已成常态
“不会借钱的猪企,不是好上市公司!”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今上市猪企,最贴切不过!养猪是绝对的“重资产行业”,同时也是高负债行业!如牧原负债超61.3%、温氏负债超65.7%,而最牛的正邦、傲农、天邦更是超80%!
从整个行业来看,“借钱养猪”已经是基本操作。
据雪球“我不帅你报警”的统计,截止2022年一季度,17家上市猪企流动负债合计高达2415.89亿元!
并且17家猪企中有9家流动比率小于1,尤其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竟然低于0.4,短期流动性压力很大!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通常越低就越危险,因此他指出:正邦、傲农、天邦、正虹4家企业的资金最为紧张。
根据公开数据,17家上市猪企上半年共计亏损218.19亿元。其中,“养猪大户”牧原股份“领亏”,报告期内,其扣非归母净利润-68.71亿元,同比下降172.82%;其次是正邦科技,亏损40.09亿元,同比下降348.28%;再次是温氏股份,亏损38.64亿元,同比下降22.61%。
综合来看,仅这三家企业就共亏掉147.44亿元,占17家企业亏损总额的近七成。亏损有多深?
牧原股份是目前市值最高的上市猪企,其2021年扣非净利润为67.85亿元,对比来看,今年上半年已经亏掉了去年全年的业绩。
除了亏损加剧,上市猪企的现金流是另一个隐忧。从应收账款来看,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大北农等均较上年末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大北农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达13.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3亿元。对于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企业解释称,主要系本期饲料业务优质客户的应收账款适度增加所致。
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来看,则更能看出问题。报告期内,正邦科技、天邦食品、傲农生物、金新农(维权)、正虹科技、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资产负债率均超过60%。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更超过100%,达到102.88%,较上年末增加10.28%,同比增加50.04%。
为了拯救资金链,除通过转让股权等资本运作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等“常规操作”,还有企业开启了“反向操作”。正邦科技2022年7月销售生猪88.25万头,其中仔猪61.98万头,商品猪26.27万头。也就是说,猪还没“长大成猪”就被卖了。此举也引发不少市场关注。有投资者发问,企业状况已经严峻到要抛售仔猪了吗?正邦科技则表示,公司根据行业及自身经营情况进行了销售策略的调整,通过出售变现能力强的存货进一步加速资金回流,增厚公司资金储备以启动在发展。
一头猪赚几千块的日子一去不返
事实上,此次上市猪企“全线失守”,是前期猪价持续下滑的惯性使然。猪价自2021年1月份达峰后开始震荡下滑,猪企盈利空间日渐萎缩,同年上半年,市场就已经有半数猪企处于亏损状态。
而当下一个明显的转机是,猪价盈利空间正在回归。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8月24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22.37/公斤,预期盈利830.96元/头。对比二季度末,涨幅分别约为17%、70.72%。
与此同时,虽然上半年上市猪企整体处于亏损之中,但如果跟去年同期对比就会发现,猪企亏损曲线正在V型反转,众猪企二季度数据明显好于一季度。
例如,对比一季度52.41亿元的亏损,牧原股份二季度亏损约16亿元,亏损幅度明显收窄。
也正因此,在发布半年报后的首个交易日,牧原股份股价较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
众所周知,区别于其他行业周期性变化,我国生猪养殖常常因为各种因素叠加,在波动周期出现剧烈变化。
比如,2019年的非洲猪瘟给猪肉价格带来了很大影响,猪肉价格从2018年中的每公斤16元,上升至2019年末的每公斤56元,成为历次“猪周期”涨幅最大的一次。
那么,对于猪企来说,新一轮的猪周期是否正在开启,猪周期的攻势又将如何,随着猪企半年报披露,这无疑成为市场热议话题之一。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程晓东表示,猪价中期涨势明朗,维持“看好”评级。猪价近期企稳上涨,短期可能有反复。从产能角度看,猪价中期涨势明朗,趋势将持续至2023年一季度。“未来猪周期应该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了。”
采访中,一位资深养殖户表示,此前猪周期的剧烈变动有着复杂的成因,除了非洲猪瘟,环保等因素也促使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而如今,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薄利多销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一头猪豪赚几千元,比得上一头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在此前举行2022年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对于7月份猪肉价格上涨较多以及后期走势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明确表示,近期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养殖户压栏惜售和消费需求回升等影响,尽管猪肉价格较快上涨,但是生猪产能目前来看总体处于合理水平,加之市场调控引导加强,有利于稳定供求关系,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