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2月11日晚间,紫晶存储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这距离公司登陆科创板上市还不到2年时间。

年年报信息披露。

这份年报显示公司在上市后即频繁变更业务模式,委托研发对象和预付款性质亦发生显著变化,由此推断,公司在上市之后发生“质变”应是被立案调查的直接原因。

上市后预付款激增疑窦丛生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被立案调查之前,公司曾先后三次被监管问询,从中不难发现蛛丝马迹。

紫晶存储上市后出现的一个突出变化是,预付技术开发费及预付设备款的大幅增加。

幅激增2.53倍,其中预付技术开发费7823万元。与此同时,公司预付设备款4207万元的合理性也存在明显不足。

承兑汇票形式全额支付采购款项,且集中在2021年3月解除合同并收回预付款项。这意味着,对于新合作且最终合同“落空”的一众供应商,紫晶存储却100%支付了预付款。

对这一系列有违常理的操作,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在未实现销售收入的情况下,向供应商大额支付预付款的原因”“供应商仅扣除贴现手续费后退款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资金流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关联方的情形”等问题。

监管问询之下,公司在问询回复中承认,预付账款主要供应商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关系。

“通常,监管会重点关注预付款大增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安排,公司的回复不仅显示了付款过程有违常理,且供应商之间还存在关联关系,此系明显疑点。”有法律界专家表示。

上市后业务模式一变再变

公司上市后业务模式发生较大变化,成为监管追问的第二大疑点。

一是作为公司2020年客户,数莲紫宸、紫晶天众、大地紫晶、中弘紫晶4家参股公司均存在同一个股东广州达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其中数莲紫宸、紫晶天众还是公司前十大应收账款欠款方。

为此,上交所要求公司详细披露与广州达豪合作洽谈的过程及合理性,各个参股公司的业务模式、财务状况、资金来源等详情。

二是公司亦承认,参股公司对公司的销售回款基本来自于股东增资和借款,换言之,参股公司自身是否具备造血能力需打上大大的问号。

客户频繁变化的情况在2021年仍有持续。2021年半年报问询时,公司补充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的前五大客户,回复显示上述客户也均为首次交易合作。

管早管小预防“轻症”成“重疾”

从目前情况看,紫晶存储2

共涉及了38个问题。除了上市后发生的大额预付款、业务模式改变这两大疑点,应收账款、上下游变化、货币资金等多个细节也都在持续监管视野之内。

强化公司信息披露的同时,上交所还要求保荐机构、会计师核查和发表意见,向中介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发出监管工作函,督促依法履行职责,科创板信息披露监管力度在此个案中可见一斑。

主要涉及预付技术开发费及预付设备款和应收账款可回收性问题。审计机构认为公司未提供充分资料和信息,其无法对预付款项的商业实质、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对公司年报发表保留意见,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及市场化约束作用。

务资金支付、客户信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督导公司进行整改,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2021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中,再次对相关问题及督促整改情况进行说明。

随着监管和中介机构合力“揭盖子”,上市公司风险逐步释放,公司股价亦有所反映。2021年4月30日年报发布当日,公司股价即告跌停,至5月11日连续走出五连阴,并在当日盘中触及彼时的历史新低,至今股价依然走弱,最新收盘价19.3元,较上市后最高价跌去77.6%。

上交所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科创板上市公司紫晶存储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上交所对此密切关注。科创板开板以来,上交所始终秉承依法从严监管的理念,加强预研预判、管早管小,努力防范科创板公司“轻症”变“重疾”以及传统乱象在科创板重演,切实保障科创板平稳运行。下一步,上交所将持续跟进案件进展,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秩序。


科创板上市后涉嫌信披违法违规,紫晶存储被立案调查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