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黄了,跌停来了,监管函追在后面。
”
10月21日开盘,群兴玩具直接趴在6.35元,封单一度超过80万手,把想跑的人堵得水泄不通。
短短8个月,股价从13.74元腰斩再打折,87%的股东被埋,平均每人浮亏34%。
这不是简单的“炒并购失败”,而是一场把“信息披露”“减持窗口”“财务洗澡”同时打翻的多米诺骨牌——牌面全亮后,大家才发现:原来玩具厂想穿算力的“增高鞋”,鞋底却早被酒泡软了。
—
一、并购终止的“罗生门”:谁在说谎?
2月群兴宣布拟收购杭州天宽科技51%股权,切入算力赛道,市场瞬间给足面子,股价三连板。
9月23日公司还公告“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投资者互动平台更放话“尽调已接近尾声”。
结果10月20日突然说“谈不拢”,21日一字跌停。
深交所22日连夜发函,只问一句:9月说“顺利”、10月说“告吹”,中间这30天发生了什么?
一句话把“信息披露一致性”的刀架在脖子上,公司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交出底稿。
更微妙的是,第三大股东林新达恰好在终止公告前15个交易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2%,套现3200万元。
时间窗口掐得比高铁还准,市场质疑声瞬间炸锅——“是不是有人提前看了剧本?
”
—
二、算力故事为什么讲不下去?
1. 财务数据先“打脸”
2024上半年,群兴的算力租赁只带来656万元收入,毛利率-7.3%,卖得越多亏得越惨。
换句话说,公司把服务器租出去,每收100元倒贴7块,堪称“慈善云计算”。
2. 行业窗口已关一半
2024年算力租赁价格较2023年高点下跌超40%,大厂纷纷自建机房,第三方中小玩家只能打价格战。
没有稳定客户、没有IDC牌照、没有资金实力,群兴的“跨界”就像拿着塑料铲去挖金矿,铲子先断了。
3. 监管风向急转
8月起,交易所对“跨界并购”实行问询“即报即问”,盈利承诺、估值方法、商誉减值一个都跑不了。
天宽科技2023年净利仅0万元,却给出2024—2026年累计1.8亿元业绩承诺,估值溢价近8倍。
在监管放大镜下,高溢价、高商誉、高不确定性=“三高”雷区,买卖双方都不敢在协议上签字。
—
三、酒,成了最后的“救生圈”?
并购告吹,群兴转身抱紧“酱香科技”。
10月24日投资者活动记录里,管理层把未来三年故事换成:
“2025年推出自有品牌酱酒,主打100—300元价格带,先铺华南再扩全国。
”
数字看,酒确实比算力争气:
上半年酒类销售1.26亿元,占比82%,毛利率28%,比算力的-7.3%高出35个百分点。
但请注意,这1.26亿元里六成以上是贴牌经销,品牌溢价几乎为零;
而酱酒赛道早被头部瓜分,渠道门槛以“亿”为单位,群兴账上货币资金只剩4200万元,还不够在茅台镇买一块窖池。
更现实的问题是:
2025年3月,1.8亿元短债到期,公司现金流-0万元,资产负债率59.7%。
如果四季度再计提800万元算力减值,全年亏损铁定超过3000万元。
按照最新退市规则,连续两年净利为负就要披星戴帽——时间只剩一个财报季。
—
四、股东“逃生梯”已被抽走
1. 机构先跑为敬
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仓从二季度2.1%骤降到0.3%,近乎清仓。
没有机构托盘,跌停板上的卖盘只能由散户互踩。
一旦监管认定公司误导性陈述,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将让本就紧张的现金流雪上加霜。
3. 券商目标价再砍一刀
两家券商10月同步下调评级至“卖出”,目标价5.5元,对应还有13%下跌空间。
理由只有一句:缺乏核心主业、战略摇摆、流动性风险高。
—
五、给仍持有者的“三问三答”
问:现在割肉还是等反弹?
答:成交量萎缩、机构清仓、退市警报倒计时,短线博弈胜率低于掷硬币。
问:明年酱酒能翻身吗?
答:贴牌转自有品牌需要渠道、品牌、产能三大投入,公司现金流连一条生产线都建不起。
问:监管函会救散户吗?
答:监管只能事后追责,无法托住股价;若认定违规,赔偿周期以年计算,且需投资者举证买入时点。
—
六、写在最后:跨界不是魔法,是算术
群兴玩具用8个月给市场上了一堂“并购风险公开课”:
故事再性感,也抵不过三张表——合同签不下来、现金流撑不住、监管问得细。
它提醒所有投资者:
当一家公司主业凋零、账上缺钱、靠讲外部热门赛道续命时,最好的避险动作就是先假设“并购做不成”,再算一算“做不成后它靠什么活”。
如果答案只有“再换一个故事”,那跌停板不是终点,只是下一节故事会的幕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