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米·西格尔教授应该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研究“长期投资收益”的知名学者。他把毕生的研究成果都写进了《Stocks for the Long Run》这本书中。
(注:该书中文译名《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为最新版本,目前还未引进中文;新版的所有数据都更新到2021年,并且添加了数字资产如比特币等信息,书稿完成于2022。西格尔教授教授目前已经从沃顿商学院退休,是智慧树投资公司的顾问,他本人这辈子最重要的著作就是该书)
最出名的研究结论,在投资界、学术界反复地被引用:
(注:节选自《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数据更新到2021年,对比第5版,股票收益增长0.2%,所有资产收益都是排除通胀后的真实购买力)
这张图表反映的是,假设一位投资者在过去220年里将一美元分别投入:1)股票、2)长期国债、3)短期国债、4)黄金和 5)美元,实际(扣除通胀后)财富的累积情况。
结论是,长期来看,股票类资产不仅大幅度跑赢通货膨胀,而且其带来的平均购买力增值几乎是每10年翻一倍。因此,对投资者而言,在投资组合中,长期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有限度的承担风险,更有利于财富的增长。
你可能会怀疑,该结论的适配性。毕竟,西格尔教授的绝大部分数据来源于美国市场。而,我们都清楚,美股在过去200多年里创造了很多的奇迹,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股神”巴菲特,好些次数他都公开表示,生在了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美国。
正如巴菲特所强调的是,他中了基因彩票,有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做支撑。那么,在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股票类资产还能在长期跑赢其它资产大类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三位英国经济学家,罗伊·迪姆森、保罗·马什、迈克·斯坦顿研究了自1900年以来,19个国家的股票、债券的历史回报率,发现无论这些国家经历了多大的灾难、恶性通货膨胀、萧条,每个国家经通胀调整后的股票回报率均显著为正。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国的股权经通胀调整后,都为正数。其中,南非的股市年化回报率最高达7.1%,美国仅为第三,回报在6.6%左右,而全球的实际年化回报率为5.3%,比美国略低1.3个百分点。
这说明,股票资产在长期中的优异表现,并不仅限于美国市场,在其它国家市场,也有同样如此。只不过,美股在过去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整体表现都过于惊人。
财富诞生—源于经济制度的繁荣
这一切都离不开美国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要知道,一战、二战都没有发生在美国本土,当欧洲大陆陷入战争的泥潭,亚洲深陷残酷的内部战争时,美国正在如火如荼的搞经济建设,谋求发展。
并且,在磕磕碰碰的发展中,美国率先建立了适合经济繁荣的制度:
产权保护,包括财产权和知识产权
检验和阐释世界的科学方法
广泛、公开的融资渠道–现代资本市场
迅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和人货运输渠道
一旦,这些制度发展完善,那么一国经济腾飞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以上这4点也是一国财富诞生的原因。想想,咱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这4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反之,如果一国在这4方面的制度不繁荣,那么它本国的经济也就很难繁荣起来。最典型的是俄罗斯、中东沙特,它俩都是资源型的国家,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但经济就是发展不起来。
举个简单例子,做过跨境电商的朋友,很清楚俄罗斯是世界上货运时间特别长的少数国家之一,尤其是它的海关的清关速度比睡觉的蜗牛还慢。并且,还动不动没收包裹,或者丢件什么的。总而言之,货物贸易极其不通畅。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一直很缓慢,那么它的证券市场的发展就可想而知的不尽如意。因此,尽管股票在长期来看,收益大幅度领先,但前提是得在经济制度相对完善的地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财富增值的作用。
长期投资回报:股票 VS 黄金 VS 房地产
1. 时间眷顾优质的股票,却惩罚善变的人性
既然长期而言,股票资产值得持有。那么股票到底能让购买力增值多少呢?西格尔教授给出了另一张图:
(注:本文一直到讨论的是股票、债券、黄金、现金等资产类,尚未包含数字资产。数字资产这几十年增长很快,后续文章我们将单独讨论。图中数据是未经通胀调整)
在过去220年,把1美元及其股息放入一个市值加权的投资组合中,到2021年年底,它的增长幅度达到5400万美元(未经通胀调整)。换言之,220年,1美元和股息再投资产生的本金和收益总和为5400万。
并且,这还是穿越了无数个熊市,经济周期低谷后的数值。这样的投资回报率,相当的惊人。可为什么我们很少见到有如此惊人收益的投资者呢?
这里,咱暂且不讨论因情绪恐慌,而卖出股票的投资者,或其他短期因素导致投资者并未长期持有。更关键的原因是:
1)很少有人能够一直长期积累财富而不是消费部分回报
绝大部分人会在小有起色后,会卖掉部分股票资产用于改善生活。或者,把分红拿出来用于消费,而不是用于企业再投资,创造价值。
能够严格恪守纪律,让本金和资本利得持续复利的人,最有名的是美国戴维斯家族的老戴维斯——把5万美元变成近10亿美元的财富,47年增值1.8万倍,年化收益23%。
当年轻的孙子克里斯·戴维斯想要找祖父要一美元买一根热狗时,老戴维斯则说,如果这一美元按照他一生所获得同样的投资回报率来算,那么此刻花费的1美元,实际上价值1000美元。(注:来源《戴维斯王朝》)
当然,故事的结局是老戴维斯拒绝了孙子索要买零食的请求,而是把所有能够用的资金全部都用于投资。
2)很少有人能够有耐心的等待故事的结尾
不是所有投资者都像戴维斯家族成员那样—不浪费珍贵的资本。大部分生前积累财富的人,很清楚就算这辈子花不完的钱,留给下代、下下代也会被挥霍。
同样,美国的盖蒂家族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老盖蒂靠着石油发家,成为一代巨富。但,家族中子女没有一个可靠的,家族成员之间不是相互内斗,就是沉迷于毒品等上瘾物品。哪怕老盖蒂成立家族信托,把巨额财富装入“保险柜”,但他的儿子在他去世后依旧不惜花掉15亿美元的巨款击穿信托,将其财富进行肢解。
总之,股票市场有能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一美元变成数百万——但很少有人有耐心等待如此长的时间。就像,时间眷顾优质的股票,却惩罚善变的人性。
2. 黄金长期可能会拖累投资组合回报
黄金与通货膨胀,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它们之间总是此起彼伏。在金本位制取消之前,黄金的价格和物价的水平密切相关。因为金本位限制了货币供应量,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
但是,随着纸币制度的出现,物价开始狂飙。因为各国法律并没有限制货币发行的上限,而各国政府又有无限的印钞的动力,特别是经济萧条时,政府需要大量支出和财政赤字来拉动经济复苏。
因此,维持物价的稳定取决于中央银行遏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意愿,而这又同时受到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影响。所以,这相当的复杂。但,投资者喜欢用“钱”投票,一旦物价飙升,就开始购买黄金。
可,黄金从长期来看它能够跑赢通胀;但它除此之外就没有任何其他额外的回报。它不像股票,可以产生分红或其他资本利得,用于再投资创造价值和复利。
所以,黄金的增值,除了其本身的供应关系带来的增长外,就没有第二条增长曲线。故而,对比两条腿在跑路的“股票”,黄金的“一条腿”会走得相对缓慢;进而,从长期来看有可能拖累整个投资组合。
3. 房地产整体波动更大,流动性更差
收集房地产的长期回报率数据,是一件非常难,且几乎难以做到的事情。因为人们很少会主动透露具体的租金收入,可房地产的实际回报基本来自其净租金收入。
因此,西格尔教授采用了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的回报率作为对比:
图中,全部的房地产信托包括按揭型REITs和权益型REITs;按揭型是指投资者并不拥有房子,主要靠收取“利息”赚钱。过去50年,该项年化收益率约为5.3%,落后标普500的11.2%。
而,权益类的房产投资,是指真实拥有房产的人,靠出租收取房租赚钱。它的年化收益率约为11.7%,与标普11.2%的收益相当。
当这两者混合在一起时,REITs整体回报为9.7%,略低于标普500的回报。这极具误导性,因为真正靠房地产收租的人收益并不低,接近标普。
但是,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实际的波动性非常大。在 2007–2009 年的金融危机期间,REIT 指数下跌了 74.5%,而标普 500 仅下跌57.7%。
而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熊市中,REIT 指数下跌了43%,而标普 500 下跌了 35.4%。在 1973–1974 年和 1990–1991 年的熊市期间, REITs 也出现了类似大跌的表现。
更雪上加霜的是,当你在大跌期间,想要卖出房子,那打骨折卖出都难。就比如现在,除一线地区核心地段的房子,其他地方都相对最高位时有大幅度回撤,且卖房容易出现有价无市。
因此,在考虑个人资产配置时,如果你已经拥有了自住房,那么你应该把这套房子纳入你投资组合内,相当于你已经持有了房产资产。这也就意味着,你无需再额外的购买商业地产类的股票,因为你的住房已经覆盖了那部分风险敞口。
换言之,如果全国财富的50%都在房地产上,不代表你也要把个人资产的50%放进房地产。
总结,回顾人类两百多年的投资史,不难发现:财富的积累从来不仅是运气,而是对时间、制度与人性的考验。
股票代表的是企业的生产力与创新力,只要经济制度健康、产权清晰、市场开放透明,那么股权投资就能成为个人财富增长最坚实的底层逻辑。
黄金能守住购买力,却无法孕育价值;房地产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却受制于流动性与周期波动。唯有企业的持续成长,才能让资本在时间的复利中生根发芽。
投资不是追逐短期的热点,而是与这个时代中最优秀的企业,一起成长。时间会眷顾理性与耐心的人,这才是长期投资者真正的“长线法宝”。
<!–article_adlist[— END —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希芙的星空。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article_ad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