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华铁因36.9亿元算力大单终止,陷入舆论与监管的双重漩涡。10月16日,海南华铁公告称,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公司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将积极配合调查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

   算力大单半年从生到死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一笔曾让海南华铁被冠上“算力黑马”的巨额合同。今年3月,海南华铁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与杭州×公司签署《算力服务协议》,约定提供为期5年的算力服务,合同预计总金额达36.9亿元(含税)。公司当时预测,该合同执行后预计每年带来约7亿元收入,显著提升盈利与竞争力。

公告发布后,海南华铁股价迅速攀升,3月5日至7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市值一度突破250亿元,成为资本市场焦点。然而,9月30日,海南华铁突然公告称,鉴于原协议所涉交易及设备的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已较签署时发生较大变化,且协议签订以来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华铁大黄蜂已向杭州×公司出具解除协议的函件。除双方仍需对原协议及其内容、履行及解除负有保密义务外,双方就原协议及其履行或解除不存在其他待解决事项或争议、纠纷。

   这份仅半年就从生到死的大额合同,引发市场诸多质疑。就在合同终止公告发布的同时,上交所便向海南华铁及公司董监高下发监管函,针对重大合同终止事项提出明确监管要求,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更是令事件升级。

转型算力赛道背后的业绩波动

公开资料显示,海南华铁前身为华铁应急,主营业务为高空作业平台、建筑支护设备等工程设备租赁,是传统工程服务领域企业。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6.07亿元增长至51.71亿元,规模翻倍。

2024年,海南省国资委成为公司新实际控制人后,海南华铁向新兴赛道转型。当年5月7日,公司宣布布局算力业务。2024年年报显示,当年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24.75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近7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6.7亿元,完成资产交付超9亿元。

2025年上半年,海南华铁业绩延续增长,实现营收28.05亿元,同比增长18.89%;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85%。

随着36.9亿元算力大单终止,公司市场预期受重创。国庆假期后,海南华铁股价持续下挫,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收盘,公司报7.09元/股,20日来股价跌幅高达30.56%,总市值142亿元,较此前250亿元峰值大幅缩水。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南华铁股东户数超22万户,股价大跌已影响数十万投资者利益。

   投资者索赔与股东增持并行

股价大幅下挫引发连锁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上市公司若涉嫌证券虚假陈述行为,投资者有权提起诉讼。经专业分析,初步符合索赔条件的投资者范围为:在2025年3月5日至2025年9月30日及之前买入海南华铁股票,且在2025年10月1日及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投资者(最终索赔条件及胜诉结果以法院认定为准)。有报道称,目前已有投资者开始筹备维权事宜。

面对股价下跌,10月9日,海南华铁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及总经理胡丹锋终止原减持计划,并拟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不超过5000万元。截至10月16日,胡丹锋已完成该增持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增持644万股,累计增持金额4999.72万元,接近计划上限。

10月13日,控股股东海控产投计划自10月14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及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1亿元、不超过2亿元。

10月17日,海南华铁再次公告,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海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金额不低于25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同时,胡丹锋再次抛出增持计划,拟在同一周期内增持2500万至5000万元。


36.9亿算力大单告吹面临投资者索赔 海南华铁被证监会立案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