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高鸿要退市了。
ST 高鸿近日发布公告:公司于 2025 年 8 月 8 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存在两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 2015 年至 2023 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九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 .76 亿元,虚增利润总额 7622.59 万元,其中 2019 年虚增营收占当期披露值的 49.38%,虚增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绝对值的 64.88%;
二是 2020 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引用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此次非公开发行于 2021 年 4 月获批,募集资金 12.5 亿元。
ST 高鸿现状是:截至 2025 年 9 月 22 日,公司股票收盘价格已连续 16 个交易日均低于 1 元,最新收盘价为 0.46 元 / 股,市值仅 5.33 亿元。即便后续 5 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股价也无法回升至 1 元面值,已锁定面值退市风险。
中国股市不缺少害群之马,但ST 高鸿还是比较“猖狂”一个。
2015 年至 2023 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九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 .76 亿元,9年间虚构收入.76亿元,平均每年虚构收入20亿元,这样的垃圾公司,确实 创造了中国股市“奇迹”。
中国股市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有大量的“垃圾公司”,他们潜伏在中国股市,也是一颗颗地雷,最终引爆,都会对中国股市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要根治这种乱象,光靠 “发现一个判一个” 远远不够。中国政坛的 “倒查制度” 值得借鉴:发现公司财务严重造假,必须倒查当初上市是否合规?保荐机构有没有尽到核查义务?审计机构是不是出具了虚假意见?任何环节的 “失职者”,都不能逃脱追责。毕竟,没有中介机构的 “纵容”,造假公司难以上市圈钱。
要继续鼓励中国股民通过法律诉讼让造假者赔偿自己损失,我们已经有好的开端:
2016 年欣泰电气退市后,保荐机构先行赔付 2.37 亿元,股民获赔超 90%。
2021 年康美药业案中,5.5 万名股民通过集体诉讼获赔 24.59 亿元,审计机构因未履职在 10 亿元内担责。
2023 年泽达易盛案,中证中小投服中心代表 7195 名股民获 2.85 亿元全额赔偿,依托 “默示加入” 制度高效维权,单个股民最高赔 500 余万元。
ST 高鸿九年虚增营收近 200 亿元、欺诈发行募资 12.5 亿元的行为,已满足证券虚假陈述赔偿的法定条件。若后续证监会正式处罚落地,股民完全可借鉴前述案例,通过法律武器追回损失。
对 ST 高鸿这类造假者 “痛打落水狗”,不仅是为股民讨回公道,更能震慑所有心存侥幸的上市公司 —— 造假终会付出代价,股市容不得 “害群之马” 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