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85%,深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2.84%,北证50指数涨6.79%。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为28091亿元,较上一日放量5363亿元。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上涨。在板块题材上,影视传媒、液冷服务器表现活跃,分别领涨行业板块和概念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盘中,沪指一度强势突破2021年2月18日的高点3731.69点,最高冲上3741.29点,创下10年新高。A股最新市值总和已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展望后续,天风证券表示,市场破新高后,踏空资金加速进场,注意稳扎稳打。可以把投资主线分为三个方向:一是DeepSeek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二是消费股的估值修复和消费分层逐步复苏,三是低估红利继续崛起。红利回撤常在有强势产业趋势出现的时候,因此低估红利的高度取决于AI产业趋势的进展。消费板块投资的核心要素是估值,在当前消费板块低估值、利率下行、政策催化下复苏周期重新抬头的背景下,对消费后续表现过分悲观反而是过于保守的,另外也需要重视恒生互联网。

01

影视院线领涨行业板块

今天,影视院线板块涨幅领先,多股涨停。

在消息面上,截至今天14时24分,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大关。其中,《南京照相馆》以25.77亿元的票房、超25%的票房占比,提前锁定暑期档冠军席位;《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分别以10.16亿元、6.73亿元的票房居第二位、第三位。

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表示,今年继春节档的火爆之后,电影市场的表现一直相对较为清淡,市场面临较大挑战。由于春节档之后市场缺乏头部大片的带动,市场热度始终不高,即便是进入暑期档,大盘热度依然不温不火。整个暑期档上半程,电影市场的表现,尤其是国产片的表现都没有太大起色。不过,进入暑期档下半程,国产片开始起势,助力市场热度的大幅升温。

华西证券认为,传媒板块可参考游戏行业复苏路径:自2023年起版号放宽后,2024年游戏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472%,2025年半年报净利增速达191%,验证内容产业对政策敏感度高。影视行业若审批效率提升、题材限制放宽,或复制游戏行业快速反弹逻辑。

华鑫证券认为,AI作为撬动传媒板块估值的支点之一,海外产品(如2025年8月GPT-5推出)未带来较大情绪提振,但国产如DeepSeek的R2模型获新期待,AI硬件已在演绎,AI应用落地传媒场景仍可期。

02

液冷服务器领涨概念板块

今天,液冷服务器领涨概念板块。

在消息面上,一方面,进入8月,供应链突然传出重磅消息:为适配Blackwell架构GPU的散热需求,液冷快接头单价从700元飙升至2100元,涨幅达200%;冷板价格从1500元/kW跃升至0元/kW。算力功耗暴增的硬需求——单机柜功率突破120kW,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液冷渗透率从2023年的不足15%猛增至2025年的50%以上。按英伟达2026年10万柜的出货指引,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相当于同期PCB市场的4倍。不仅如此,英伟达旗下GB300系统日前正式交付,该系统集成72颗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颗基于Arm架构的Grace CPU,全部采用液冷散热设计。

另一方面,日前,海外液冷龙头Vertiv公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实现营收26.38亿美元,超过指引。同时上调2025财年营收、利润等多项指引,足见液冷需求对产业龙头的驱动力。

Wind数据显示,8月以来,万得液冷服务器概念指数累计上涨13.64%。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海外厂商GPU方案对于液冷需求的逐步提升,液冷产业链市场空间逐步增长,相关投资机遇值得重视。

民生证券认为,国内液冷厂商在冷板、UQD、manifold、CDU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部分企业已实现海外市场零的突破。伴随全球云服务商自研ASIC芯片的推进,液冷需求进一步明确。产业链中具备系统化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2025年是关键认证期,订单落地将成为重要催化剂。

(注:图片源自同花顺,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丨记者 王彤旭

责编丨白雅琦


今天A股,牛回!速归!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