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以3329万元的成交金额,成功处置了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孙某某名下600万股股票。这不仅标志着该院首例大宗上市公司股票司法处置圆满收官,高效兑现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更探索了司法执行兼顾债权实现、企业经营与市场稳定的“三个最”处置新模式,以精准司法实践有力护航营商环境。
该案源于一起复杂的商事纠纷。上市公司股票作为特殊标的,涉及主体多、市场波动大、处置程序严苛,对法院的专业研判与执行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如何依法依规地实现这一“动态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冲击、维护股票市场稳定,维护各方权益,成为摆在执行局任铮团队面前的严峻挑战。
最优处置方案
跨界联动控风险
为攻克这一难题,雁塔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董超带领团队主动作为,将“最小干预企业经营”作为核心原则,积极与证券公司展开跨界联动。团队多次联合金融专家、风控骨干深入研讨,全面分析股票市场走势、流动性特征及潜在风险:600万股大宗股票集中处置是否会引发市场恐慌?如何平衡债权实现与二级市场稳定?经过多轮严谨论证,团队最终制定出既严守证券监管要求,又能兼顾债权清偿与市场稳定的处置方案,为成功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小干预原则
守护经营促发展
执行过程中,任铮团队努力寻求依法履职与保障企业发展的最佳平衡点。面对股票被保全时市场低迷的实际情况(冻结952万股),团队审时度势,结合实时行情,果断决策仅拍卖600万股,其余股权及时解冻。这种“精准施策”的方式,既充分保障了债权清偿需求,又为企业保留了维持正常运营所必需的股权基数,更向市场传递了企业经营稳定的积极信号,有效稳定了投资者预期。
最大公开透明
激活资产增价值
为确保处置价值最大化,拍卖前团队对标的股票信息进行必要且充分的披露,严格把控内容深度与节奏,聚焦股权数量、法律状态等核心要素;同时,通过证券专业媒体、投资社群等精准渠道广泛扩散信息,成功吸引全国多家专业投资机构踊跃竞买,显著提升了市场参与度和竞价效率。
最终,该笔大宗股票以超出评估价18%的溢价顺利成交,成交金额高达3329万元,处置期间某股份有限公司股价波动幅度未超过5%,日均成交量稳定在正常区间。这一成果不仅帮助申请执行人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更为市场主体注入了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以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作者| 李宁
编辑| 李娟
责编| 雪云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