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大洋彼岸法院的一纸文件就像一盆冷水,浇透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圈——理想汽车在美被投资者集体起诉了!导火索直指那款曾被捧上神坛的首款纯电MPV:MEGA。高管们当初在财报会上拍胸脯喊出的”月销8000″、”50万以上销冠”的豪言壮语,谁能想到竟在短短20天后变成一纸腰斩的销量预告。华尔街的精英们怒了:这不是画饼,这是诈骗!

理想MEGA

一、理想变”凉想”:MEGA的冰火两重天还记得2024年2月底那场热闹的财报会吗?理想高管红光满面,对着全球投资者甩出”一季度稳破10万辆”的军令状,更扬言MEGA必将登顶50万+豪车销冠宝座。话音未落,市场却上演了惊天反转——3月刚过一半,销量预期竟被狠砍至7.6万!更扎心的是,MEGA上市头三天的订单勉强凑到3218张,退单量却冲破10297大关,最终连5000辆的门槛都没摸着。

二、“棺材车”VS商务舱:一场错位的审美灾难问题首先炸在颜值上。理想本想让MEGA的”子弹头”加溜背设计惊艳奶爸圈,没成想网友毒舌功力全开:”这造型,活脱脱一个移动保险柜!”更有人恶搞P图,在车尾配上刺眼的”奠”字,戏称它为”殡葬专车”。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下,那些计划买车的年轻父母纷纷捂紧钱包——谁愿意开辆”棺材车”接送孩子?

空间设计更是槽点满满。为追求低风阻,第三排乘客的脑袋几乎顶到车顶。当竞品腾势D9 DM-i拿出航空座椅、电动腿托伺候老板们时,MEGA车主只能憋屈地缩在”铁皮罐头”里。结果?腾势D9去年狂卖近10万辆,够买9辆MEGA!有车主在论坛吐槽:”花五十多万,第三排连伸直腰都难,这钱扔水里还能听个响呢!”

三、群狼环伺:从技术王者到价格囚徒外部绞杀同样致命。问界M9凭借华为智驾和鸿蒙座舱,去年豪夺15.6万销量,把”科技豪华”的标签抢得干干净净。小米SU7更狠,上市一天狂揽8.8万订单,瞬间吸走大批极客粉。另一边,比亚迪、吉利用混动技术疯狂内卷,价格战打得理想头皮发麻。

困局赤裸裸写在财报上:增程式车型市占率涨到15%,理想的份额却从62%暴跌至48%。更疼的是单车均价——2025年一季度仅剩27.89万,比去年直降近4万!一位供应链人士私下透露:”理想现在卖车像卖白菜,利润薄得风一吹就破。”

四、狂奔的代价:当战略踩空供应链理想最大的败笔,或许是错把MEGA当成收割市场的镰刀,而非需要培育的幼苗。内部将项目定位为”1到10的爆发期”,实际连”0到1的验证期”都没闯过。产能规划严重脱节,江浙沪关键零件商突遭不可抗力停产时,生产线直接瘫痪。销售端为冲量疯狂促销,老车主群里骂声一片:”昨天刚提车,今天降两万,当我们是韭菜田?”

五、绝地求生:理想还剩几张牌?美国官司缠身、销量断崖下跌,理想真的一败涂地了吗?转机或许藏在夹缝中。凭借增程式技术积累的家用车主基本盘依然稳固,2025年推出的MEGA家庭特别版勉强守住了月销2500台的底线。一位退订MEGA又转买L8的车主坦言:”车是好车,但别总想着割韭菜,先学会尊重市场!”

这场风波撕开了新造车运动的华丽外衣。当资本狂欢催生浮夸承诺,当PPT造车碾压用户真实体验,再炫酷的科技也难逃市场铁拳。李想曾在内部信强调”回归用户价值”,但现实是——没有诚意的方向盘,终究开不进用户心里。

理想汽车的教训,何尝不是悬在所有玩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吹嘘的泡沫盖过造车的初心,再高的估值也只是一戳即破的幻影。 这场始于华尔街的诉讼,终将在每个消费者的选择中尘埃落定。


理想MEGA爆雷?理想汽车在美正面临投资者集体起诉!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