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主席吴清高调强调“大力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政策语境下,万亿级公募巨头博时基金近期的一系列动作,引人关注。

11月11日晚间,博时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无公募基金从业经验的陈宇正式接任公司总经理一职。

合维权。

为何一位长期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能在博时基金“稳坐”多年?投研团队是否对其持仓风格、行业判断进行过有效纠偏?面对净值腰斩的产品,万亿博时基金是否向投资者尽到了风险提示与沟通义务?

一边是监管层对投资者保护的严要求,一边是基金公司“用人存疑”与“产品巨亏”的现实,博时基金的这出“冰火戏码”,折射出公募行业在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层面的深层矛盾。

新任总经理陈宇,公募领域“零经验”,万亿博时用人逻辑引争议

根据博时基金公告,博时基金此次任命的新任总经理陈宇,金融从业履历不可谓不丰富——涵盖银行、保险资管、保险公司等多个领域,甚至有证监会借调经历。

但其职业轨迹中,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为“零”。

公开信息显示,陈宇曾任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基金托管部客户经理,华夏银行总行资产托管部处长,泰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中邮人寿首席投资官,招商局仁和人寿副总经理等职。

这份履历在银行、保险资管领域亮点颇多,却与公募基金的运营逻辑存在显著差异。

作为管理规模超万亿的头部公募,博时基金在权益投资、产品创新等领域曾有过辉煌过往。如今在行业竞争加剧、投资者对净值波动容忍度降低的背景下,选择一位无公募经验的管理者掌舵,其用人逻辑引发市场诸多疑问:

行业内人士都知晓,公募基金的投研体系、产品设计、渠道管理与保险资管、银行托管存在本质区别,陈宇如何快速理解并驾驭博时基金的复杂业务?

在证监会大力推进投资者保护的当下,缺乏公募一线管理经验的他,能否精准把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监管内核,带领博时基金在合规与业绩之间找到平衡?

此外,万亿公募的“换帅”决策,是否充分考虑了基民对管理人专业能力的期待?

美女基金经理王诗瑶在管一基金5年亏50%,多只基金亏损严重

与新任总经理的“新面孔”形成反差的,是博时基金旗下基金经理王诗瑶的“资深亏损履历”。

也就是说,投资者若在基金成立时投入10万元,如今仅剩不足5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王诗瑶个例亏损。

其管理的博时时代消费混合A任职回报-29.19%、博时时代消费混合C任职回报-31.37%、博时新兴消费主题混合C任职回报-33.66%……多只产品净值大幅回撤,且亏损时间长达3-5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诗瑶在博时基金的任职时间已超8年,累计任职基金经理时间“长达8年又162天”。

如此长时间的任职期内,多只产品持续亏损,不禁让人质疑博时基金的投研考核机制与风险管控能力:

为何一位长期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能在博时基金“稳坐”多年?投研团队是否对其持仓风格、行业判断进行过有效纠偏?面对净值腰斩的产品,公司是否向投资者尽到了风险提示与沟通义务?

基民的愤怒已经从线上论坛溢出。在博时消费创新混合A的讨论区,基民留言,博时基金公司识人用人存在严重问题,要求撤换不作为的基金经理”;另有基民呼吁“联合起来维权”,控诉基金经理“在其位不谋其职”。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新规遇执行尴尬,博时基金如何践行“保护中小投资者”?

就在博时基金内部风波不断之际,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明确表示,将“大力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并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发行上市、退市、交易环境、纠纷化解等方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

但从博时基金的现状来看,监管层的良苦用心似乎在落地环节遭遇了“梗阻”:

产品端:王诗瑶管理的基金长期大幅亏损,明显未实现“保障投资者合理收益预期”的基本目标,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监管导向背道而驰。

沟通端:面对基民的集体维权诉求,博时基金未公开回应相关质疑,投资者的声音似乎被“淹没”,违背了“提升行业机构客户服务水平”的要求。

治理端:新任总经理无公募经验、基金经理长期业绩不佳却任职稳定,暴露出公司在治理结构与用人机制上的缺陷,与“强化机构内部治理以保护投资者”的监管期待存在落差。

在公募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投资者保护”从监管口号转化为机构的实际行动,仍是一道待解的命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网上公开


万亿博时基金用人引争议,迎0公募履历总经理陈宇,美女经理王诗瑶一基金5年仍亏50%引维权,无视证监会主席吴清投资者保护新规?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