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分拆上市热潮再起,释放什么信号?

近日,京东集团宣布拆分京东工业与京东产发,分别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准备在香港上市。无独有偶,就在京东宣布拆分的前2天,阿里也宣布启“1+6+N”组织变革,业务集团成熟一个上市一个。

阿里系、京东系纷纷分拆资产上市潮,这次特别默契,可以说是不约而同。为何纷纷要IPO单飞?

业务体系成熟之后,分拆上市的方式其实是科技公司的常态,不仅有助于业务独立运营,而且有助于单独的业务体系摆脱传统大组织变革滞后的羁绊,毕竟大组织的运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科技发展的速度。

阿里的分拆是建立在启动“1+6+N”组织变革基础之上。在新的架构下,阿里巴巴集团作为“1”,转型为控股集团;旗下的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是“6”,盒马、银泰商业、高鑫零售、阿里健康等其他业务构成了“N”,“6”和“N”中的每一家都各自成立董事会,独立决策、对自己负全责。

目前来看,科技公司分拆上市,较大概率上,是因为分拆的业务主体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业态,需要分拆后获得独立的发展空间。这也意味着当前科技产业的相关业务形态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具备了独立运作的可能,所以分拆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今年以来,A股市场分拆上市热潮再起,年内已有十多家公司发布分拆上市相关公告。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成为当前A股分拆上市的“主力军”。发布分拆上市公告的上市公司中,国企(地方国有企业+央企)占比达49.43%,是绝对主力。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有动力或者说有资格搞分拆上市呢?四个条件:

1- 上市满3年且连续3年盈利 2- 扣除分拆子公司,近3年利润不能少于6亿 3-(近一年)分拆子公司利润不高于集团50% 4-(近一年)分拆子公司权益不高于集团的30%

这四个条件说明什么呢?

说明母公司首先自己得有实力,盈利能力要强;第二点,说明子公司分拆,不能釜底抽薪,不能把母公司家底都全拿走,要兼顾子公司和集团公司都能发展的好。

那能不能携手发展?

绝大多数分拆的公司,上市之后,它的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扩大。

首先,分拆上市融到了资金,可以扩张产线、增加研发或者招更厉害的员工,企业竞争优势提高,自然利润增加。

第二,分拆上市的一般是集团的一个业务。把一根针磨到足够尖,它就能扎破天,这叫做聚焦。分拆后,它不需要再过多考虑集团多元化业务和协同,把自己的单一业务拉满拉爆,提高盈利能力。

以上这都叫价值创造。此外,分拆后还有个效果,是价值发现。举个例子,子公司在集团里无人问津,假如集团是一家主板公司,主板市盈率中位数只有22倍;子公司如果拆出来去创业板上市,创业板市盈率中位数是36倍,如果拆到科创板,估值中位数是50倍。

同样的一块钱利润,没人认可你,那么一块利润可能只值10块20块,如果被人看见,被充分价值发现,那么一块利润有可能值40块50块。这就叫价值发现。

那么这事,对集团母公司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能够增厚母公司的利润。子公司分拆,一般是引入一部分新投资者,而并不是完全剥离,所以母公司还是子公司的实控人,可以按股权比例分配到子公司利润。子公司利润上升,那么母公司合并利润自然增厚。

第二,分拆子公司充分的价值发现,子公司市值做大之后,母公司的市值也应该同步增加。等于母公司间接的享有了价值发现。

所以,总的来说,分拆上市,无论对资本市场还是实体经济,从概率来看,大多数案例是创造价值的。

重大信号

对投资者来讲,最重要的是另一个点:去年以来,做分拆上市的案例中国企央企主力军,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些对市场影响巨大的大型企业们,开始重视估值了,想要为公众股东们,包括中小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开始关心估值了。这是一个重大信号。

全球成熟资本市场,企业激励机制,都是挂钩市值,都非常关心估值。因为从本质上来讲,重视估值、关心股东,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就是为企业自身和实体经济创造价值。


A股分拆上市热潮再起,释放什么信号?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