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股民,投资上市公司股票既可能获得收益,也需承担市场风险。但当上市公司的行为涉嫌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权益时,股民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起诉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科普。

虚假陈述

虚假陈述是股民起诉上市公司最常见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情形:虚假记载,上市公司在财报、公告中虚构利润、隐瞒债务或虚增资产(例如财务造假);误导性陈述,使用模糊语言或选择性披露信息,导致投资者对股票价值产生错误判断(例如夸大技术研发成果);重大遗漏,未披露可能影响股价的重大事项(如重大诉讼、核心高管变动、重大合同终止等);不当披露,未按规定时间或方式披露信息(例如延迟披露业绩暴雷信息)。

违规关联交易

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进行不公平的关联交易,如高价向关联方购买资产、低价向关联方出售核心业务等,损害公司利益,间接损害股民权益时,股民也可起诉。例如某公司将旗下优质资产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关联方,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股价下跌。

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员利用未公开的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或泄露信息导致他人获利(例如高管在业绩暴雷前抛售股票);或者通过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或技术手段人为影响股价(例如恶意拉抬股价配合股东减持)。

信息披露违规

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应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重要信息,如重大投资决策、高管变动、重大诉讼等。若公司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披露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使股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而受损,股民有权起诉。

起诉注意事项

1. 收集证据:起诉时要准备充分证据,如交易记录、公司公告等。

法律意见,协助完成诉讼流程。

3. 关注诉讼时效:不同案件诉讼时效不同,股民要及时关注,避免因超过时效而失去胜诉权。依法维权是股民的权利,但也需遵循法律程序、尊重司法公正。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投资或法律建议。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以司法机关裁判为准。


股民维权指南:哪些情况下可以起诉上市公司?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