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接受了农视网记者的深度专访。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拐卖妇女儿童罪量刑争议,到基层减负、职场年龄歧视、网络文学发展,她的提案始终紧扣社会痛点,以法律与制度为杠杆,撬动更深层的公平正义。
基层治理是蒋胜男一直关注的方向。伴随着数字智能时代的发展,蒋胜男认为,大数据本应为基层减负,而不应变成“数字枷锁”。
钉钉群,变成24小时没日没夜地呼叫。甚至很多单位还推出自己的,为了追求点击率,形成了单位和单位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恶性竞争。基层工作人员忙于应付上级领导的这些要求,真正服务老百姓的时间反而被挤压了,也不利于干群关系。”
在这两年履职的过程中,蒋胜男通过社交媒体征集上千条基层公务员反馈,发现“政出多门、报表口径随意变更”是普遍痛点。
但是,自2024年两会之后,蒋胜男发现了基层新变化:多地取消冗余打卡、整合检查流程。蒋胜男说:“减负需要长期推进,但至少我们撕开了一道口子。”
另外,蒋胜男调研发现,“996工作制”导致劳动者“35岁体能透支”,因此连续两年提案“保障8小时工作制”。她说:“如果你在刚毕业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天天‘996’,那么你到35岁,体能是跟不上的,就会被边缘化。”
谈及当前的就业环境,蒋胜男说:“35岁歧视是全社会的问题,但改变需要抓手,应该从公务员招考年龄限制切入,如果体制内率先放宽,将对社会释放积极信号。”
目前,部分省份公务员招考已放宽至40岁,她认为“逐步松动”比“一刀切废除”更现实:“哪怕有附加条件,也能传导‘年龄不是铁门槛’的价值观。”
来源:农视网